100 项与 Claudin18.2 Mab (Vaccinex)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laudin18.2 Mab (Vaccinex)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Claudin18.2 Mab (Vaccinex) 相关的专利(医药)
32
项与 Claudin18.2 Mab (Vaccinex) 相关的新闻(医药)对于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来讲,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
来自外部的环境相对底部并没有反转向好,但过往的负面预期基本已经消化完毕,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生物医药在国内仍是一个各政策口都在提的领域,未来不会更差了;而行业内部的竞争,在热钱不再疯狂涌入之后,很少再有同一靶点10+竞争者的乱象。
这样一个节点之下,长达三年的供给和支付两端的压制,让一批公司或断臂求生,或走向卖身乃至清算的道路;而已经上岸的公司凭借着研发和有着自我造血的商业化能力,在行业日渐出清的格局之下能进一步夯实自身地位。
君实生物就是后者的一个典型。
在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中,公司实现营收12.71亿元,同比增长29%。这个数字在并未松绑的院内反腐压力下实属不易。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产品PD-1单抗单季度内达成近80%的同比增长,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各种新的适应证上不断披荆斩棘的结果。与此同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收窄至9.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亏4.8亿元。
不断提升的自我造血能力,叠加上公司高达30.45亿的资金储备,让君实在新品的打造和外部合作上能进一步往前:今年核心产品PD-1新增三项适应证和海外上市,并有一款新的创新药昂戈瑞西单抗获批;与此同时,公司在商务和BD两条线上再添新将,为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夯实人才基础。
君实最新的成绩单向行业展示了一个样本:国内医药行业在一轮上与下的周期之后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景象,而这其中那些一直在砥砺耕耘的公司,正在一点点长成能穿越周期的样子。
而在行业的春天来临之时,它们也将会是绽放的最热烈的那一个。
一、创新治疗图谱的描绘
在国内医药市场,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有些时候商业化的放量跟销售队伍规模和公司政策相关性较大。但长远看来,仍旧是“得适应证者得天下”,产品力决定一切。
特瑞普利单抗的加速放量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今年1月份,特瑞普利单抗在NSCLC(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的适应证正式获得NMPA的批准。三个月后,一项来自国内顶尖权威期刊JAMA的NEOTORCH研究数据进一步强化了特瑞普利单抗在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地位,为中国乃至全球树立了围手术期治疗的新标杆。
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管理,再到术后复发/不可手术后的一/二/三线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整个治疗旅程当中,覆盖更多治疗场景则意味着更高的渗透率。与此同时,更多的适用场景也能反过来进一步强化PD-1在肿瘤治疗里的地位。这是在当前PD-1药物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围手术期的临床是一块硬骨头,临床终点的难以选择以及阳性结果不容易获得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君实是国内最早扑向这一难题的PD-1企业,如今随着临床的成功,也给国内的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而除了NSCLC的围手术期治疗,君实一直在难治性肿瘤以及大适应证上不断耕耘。事实上,从15项注册性临床研究这个角度来看,君实是在PD-1上相对投入最多的药企。
今年特瑞普利单抗新增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三阴性乳腺癌和肾细胞癌三项适应证上市,这几种疾病都是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瘤种,君实啃下来了。再加上此前在一线NSCLC和食管鳞癌的覆盖之下,特瑞普利单抗正在一步步迎来收获期。
IO疗法是一项划时代的革命性治疗手段,而PD-1又是应用最广的靶点。只是前几年过多的玩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全部涌入这一赛道,才导致如今价格和市场推广上的内卷,但IO治疗的时代还远未结束,只有以all in的态度入局,才能在一个大的领域里真正站稳脚跟。
当然,君实在IO领域也在积极拓展新的治疗手段。
今年以来,君实的BTLA单抗tifcemalimab先后亮相ASCO、WCLC舞台,其单药以及联合PD-1治疗血液瘤、实体瘤研究引起多方关注。目前该产品有两项三期临床在国内/国际进行患者入组。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并且是目前唯一一款进入临床III期研究阶段的抗肿瘤抗BTLA单抗,君实做first-in-class的初心和决心可见一斑。
和PD-L1一样,BTLA也是一种在多种实体&血液瘤表达的标记物。但与PD-1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意味着,无论是单药,还是和PD-1联用,都有着其发挥空间。
而除了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进展,报告期内君实收获一款用于治疗高血脂的长效抗体药物,昂戈瑞西单抗。
再加上此前已经获批的新冠抗体&口服药,以及两款颇具战略意义的biosimilar,君实凭借着单/双抗/融合蛋白、小分子、ADC以及核酸类药物等多项技术平台,在肿瘤、自免、抗感染以及慢病领域的治疗图谱正在一点点成形。
未来,将凭借更多的创新治疗手段以及差异化竞争的适应证,将不断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新动力。
二、成熟商业体系的构建
研发只是第一步,商业化能力则决定了公司创新的空间。
从2018年国内第一款PD-1获批开始,君实的商业化能力完成了三级跳。
从最开始大规模自建销售队伍,搭建市场教育和商业转化平台;到小范围内的产品授权合作,以首付款和销售分成锁定销售能力之外的商业价值;再到借助Coherus、Dr.Reddy‘s、Hikma以及康联达等多位合作伙伴,向全球市场进军。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构建,逐渐为君实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强健的商业转化平台。
目前公司在欧盟和北美两大核心市场已获批上市,是我国首款在美获批的自研自产创新生物药。
特瑞普利单抗能在欧美获批,是基于鼻咽癌和食管癌有着极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细分瘤种”。此外,大适应证上欧美不缺药,但其它地区缺。特瑞普利单抗将会以欧美背书为杠杆,去撬动更多的适应证以及全球市场。目前其已在东南亚、拉美、澳洲、北非等超过50多个国家完成商业化覆盖,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拿到加速审批的资格。
此外,公司最新的首席商务官王行远业已到任,这位曾负责恒瑞多款重磅肿瘤产品落地的销售人才,将使得公司的商务转化能力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今年能加速放量的密码。
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药品流通,最近行业内一系列横纵向交易合作频频出炉,使得BD这件事在中国的制药公司里越来越成为重要一环。
这是中国创新药企在支付端短时间难以大面积放开之下的破局之道,也是本土制药公司融入全球舞台的必由之路。
君实生物是不缺BD经验的。
早在2021年就新冠抗体和礼来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带来了近30亿的收入,这两年,更是借助诸多合作方完成了PD-1的借船出海。
但君实的BD需要更进一步。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下旬,公司宣布任命Mehul Shah博士商务拓展副总裁,负责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拓展,向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邹建军博士汇报。
这位来自于百时美施贵宝的新BD负责人正是BMS与百利天恒84亿美元交易的牵头者,超20年的BD经验以及全球丰富的人脉无疑会帮助君实生物加快BD脚步。公司将借助全球创新药市场建立商业新驱动,进一步为公司的产品价值打开空间。
而当中国的创新药资产在一个全球市场里逐渐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届时本土创新药公司的研发战略和临床执行能力的商业化价值发挥到极致。
三、穿越周期能力的修炼
创新型制药公司就干两件事:一个是研发新产品,一个是商业化落地。然而,企业的运营却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
在什么样的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投入多少资源,上何种策略,用好怎样的人……这是企业家们永远要上的课。
从历史的后视镜里去看君实生物,公司在创新而竞争激烈的IO市场一步步脱颖而出;追了新冠的热点并很好地落地,从而弥补公司现金流;在行业日渐收紧之时积极做好现金储备,同时在一些高确定性方向持续押注:PD-1的持续探索、在双抗/ADC方向上的发力,以及如今向核酸类药物再进一步……
从结果上来看,如今君实产品矩阵逐渐明朗,商业化放量逐渐提速,亏损收窄、整体经营进一步踩实向好;而超30亿的现金储备也给了公司更多持续发力的空间。这个结果称不上是巨大的成功,但绝对算得上是biotech里一个优秀代表。
这背后是公司的战略眼光和运营效率,是一种穿越周期的能力的修炼。
能力的修炼并不容易。
君实的临床和销售团队经过这些年的磨合,从最新的临床落地和商业化进程来看,已经在朝着一个良性方向发展。
目前,君实在早期临床管线搭建上有不少新的亮点:比如Claudin18.2 ADC、PI3K-α抑制剂、CD20/CD3、PD-1/VEGF双抗、抗DKK1单克隆抗体以及用于免疫调节的核酸类药物;临床落地能力亦有提升:不仅有PD-1的各项新增的重磅适应证,也有其它产品的关键临床进展以及商业化落地;国内和海外销售均有增量。
而“持续不断的创新以及临床转化”“成熟的商业化落地能力”“稳定的资源控制能力”以及立足全球视野,这些便是一家制药公司穿越周期的能力的构成。
在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发展道路上,君实走的不算快,但或许可以走得远。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作者 | 韦晓宁
编辑 | 王晨
来源|深蓝观
中国biotech的明星企业信达这两天的操作,让一位多年长期坚定持有信达股票的投资者,终于下定了分手的决心:不再和信达的未来痴缠,坚决清仓全部信达股票。
信达分拆子公司、创始人“低价”购入子公司股权一事仍在发酵。周五晚公布消息,各行业全线飘红几周的牛市中,信达在周一大跌12.54%,周二在专门解释此事的电话会后盘中又大跌,当日收跌4.01%。
周三,信达股票继续下跌,今日午盘跌4.85%。
“主要现在是牛市,要是搁三个月前,基本跌30%没跑了。”有业内人士称。
市场对信达的失望始于10月25日,信达生物发布公告,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Fortvita,与信达创始人俞德超主要持有的Lostrancos公司签订认购协议,后者以2050万美元的价格认购Fortvita 20.39%的股份——信达在Fortvita中的持股减少,减少的那部分被信达创始人购买。
这次交易的争议在于,尚未盈利的信达,在BD出海几乎成为创新药最大收益前景的当下,海外子公司Fortvita代表了信达出海前景,可以说是信达的未来,一度为信达如今的股价贡献不少。如今从信达分拆出去,在市场看来,可能会摊薄信达未来出海的收益,以及打击投资人对信达未来增长的信心和预期。
另一个消息是,在9月30日和10月2日,俞德超合计减持信达生物总1.52亿港元,几乎与本次购买Fortvita 20%股份所需资金相当——1.52亿港元买Fortvita 20%的股份,激起了市场的愤怒情绪:认为是超低价购买。
在行动前,决策并未公开透明的知会全部股东,尤其是小股东们,在公告发布后才得知消息。
信达周二紧急电话会,不但没有消除质疑,反倒火上浇油。在电话会上,公司管理层解释,Fortvita并不是什么优质的资产,所有管线都在临床前阶段、风险高、还在亏损,未来可能给母公司带来损失。管理层此举是为了未来不摊薄信达股东权益而“躬身入局”。
而在许多投资人看来,很多创新药企当下并未盈利,反倒烧钱,它的估值会算上对未来前景的预期。而电话会上的解释,却是将Fortvita按“公司的净资产估值”,公司估值会变低,这意味着以很少的价钱,就可以占有公司极高的权益。信达尚未盈利,其600亿的估值,在净资产100亿之外还有500亿,全都是对公司未来销售和出海前景的预期。
而信达创始人“从包含未来的高估值”的信达套现,用套现的钱,去低价购买“实际上蕴含未来收益,但估值上却只有当下净资产” Fortvita的股份,在市场看来:“这便宜占的不是一点半点,把小股东们从信达的未来中甩出去。”
电话会后,市场对管理层“是帮其它投资人承担风险”的解释,充满讽刺和质疑。
“这种按净资产投资的机会,我们也愿意来帮企业分散风险”、“不需要信达管理层牺牲,我们也愿意和信达共度时艰”……小股东和其它投资人们,用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信达管理层“占了便宜还卖乖”的不满。
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粉饰,公司层面与市场观点对于海外子公司Fortvita估值的巨大分歧反映在股价上。电话会后,信达股价午后开盘大跌。
电话会后的第二天的10月30日,信达股价继续下跌。
01
Fortvita拥有什么样的资产,是否被贱卖
一家代表了信达重要的出海前景的子公司,如今是以无溢价的净资产8000万美元来估值,20%的股权“低价”被信达创始人买了去。
如果真的如投资人所担心的那样,信达的优质资产转移到Fortvita,创始人则以远低于如今信达股价的价值买去了公司未来的收益。
0.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信达港股市值原在600多亿人民币,约合84亿美元,是Fortvita估值的100多倍。
这个交易令人联想到生物医药圈最新流行的newco模式。恒瑞在几个月前只花了一个GLP-1产品组合来成立海外公司Hercules,估值是5亿美元——这意味着,出海赚钱由美好的想象,已变成了真金白银的现实,而待未来Hercules被收购或上市,估值很可能会有10亿美金往上。
而Fortvita所代表的,可不只是某一个产品组合而已,在投资人看来几乎是所有信达海外前景的想象。
电话会中信达方面称与Fortvita的资产划分已完成,而根据公开信息,Fortvita拥有信达PD-1/IL-2双抗、Claudin18.2 ADC、B7H3 ADC、Claudin18.2-CD3双抗等产品的专利权。
其中,PD-1/IL-2双抗、Claudin18.2 ADC分别是信达的潜在同类首创、同类最优产品,都已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即将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
未来,公司的核心资产PD-1信迪利单抗、承载着市场期待的降糖/减肥药玛仕度肽,海外权益是否也会装入Fortvita,公司并未具体说明。
2022年和2023年两个财政年度,Fortvita尚未产生收入,净亏损分别为3.31亿元、2.71亿元。
“大家知道海外管线前面投入了很多,后面还要靠它去卖大价钱,创始人在中间这个衔接的点上用最便宜的价格买了,还是实控人。”有市场声音表示不解。
但信达在电话会上着重表达“Fortvita不值得太高估值”的倾向:资产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成功率不高,风险极大;尚未有资产获得、FDA的认可;每年还在因海外临床试验产生约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并称公司的估值由第三方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进行。
对于“Fortvita不会彻底分走信达的海外前景”这个观点,信达对外也有表达。
公司首席财务官由飞向《财经》表示,Fortvita的运作,“并不意味着未来业务架构要做大的调整,信达就不做国际化了。信达也愿意长期支持Fortvita国际化的发展”。
电话会上信达还强调交易遵循了公司的治理要求,在董事会的投票中经过了独立董事的批准,管理层回避投票。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二级上市公司是公司强势的,独董有1/3,而且是由管理层邀请,一般是站管理层,而投资人董事没有一票否决权;相反,一级市场企业的管理层反而是弱势的,基本是投资人董事数量比管理层董事少且有否决权。
02信达的基本面
信达一度有着让文章开头那位“坚定持有者”,与其长厢厮守的决心。即便信达并非一帆风顺,也从未想与其分手。
信达在2018年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PD-1产品的公司、第一个尝到甜头者。2020年其PD-1信迪利单抗率先进入医保,2021年销售额一度达到30亿元。
后来信达的PD-1销售额逐渐被大厂恒瑞、百济赶上,信达上市速度上的“第一”没有能维持到后续的市场份额上。
2022年,当BD尚未成为中国创新药的主流时,尚且拥有biopharma梦想的公司们还在造船出海上寄予厚望。信迪利单抗就承载着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希望,成为第一个在美国申请上市的国产PD-1。
但其铩羽而归,被FDA拒绝了上市申请,被拒的原因是信达的临床试验中主要受试者是中国人,缺少欧美人种的临床数据。
时至今日,信达出海受挫一事仍在中国创新药出海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FDA曾疑似向只有中国单一临床数据的药物打开的门,正式合上了。国产创新药要独立出海变得困难,这也为后来的BD潮写下了重要注解。
此后信达出海就变得谨慎。在BD潮几乎席卷业界的这两年,就连“老大哥”恒瑞也开始出手,信达却畏手畏脚,在BD上几乎没有一点声音。Fortvita在2018年就已成立,除了持续投入海外临床试验,亦无更多其他消息。
直到这次宣布与Fortvita完成划分资产、俞德超以净资产估值购入股权的消息,外界才确信,信达是有出海雄心的。
信达是国内潜在biopharma的代表者之一,目前上市产品有10个,不过并未盈利。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收入39.52亿元,同比增长46.3%,增长主要来自信迪利单抗等产品收入;亏损3.9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扩大,主要投入在销售和研发上。
但信达未来仍有值得期待的产品上市。其与礼来合作的GLP-1R/GCGR 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减重和降糖适应证国家药监局都已受理。此外还有多个产品即将报上市,账上现金超过100亿元。
03
一段长期关系的核心
哀莫大于心死。
当价值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下决心在一起时极其谨慎,一旦持有不会轻易放手。能做出放手的决定,除非是出现了突破底线的原因。
在基本面上,投资者认为,信达有些高于实际价值:体现在二级市场上,信达的600亿水平市值,与康方生物、百利天恒同在biotech第一梯队水平。而康方有能打胜K药的王牌双抗,百利天恒有总额84亿美元的天价BD交易。
但有些溢价,也不会让持有者完全放弃它。
“让投资者们为不确定的未来买单,承担风险;又通过不透明的操作,将其隔离在未来的可能受益之外,自己享受可能的收益。”一位投资人表示。
而上市却未盈利的biotech们,在持续烧钱的过程中,需要的恰恰是和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一段长期关系。
一段长期关系的核心是实力和道德。实力是基本面:必须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而道德是生死线:让共苦者亦能同甘。
从10月25日到现在,信达股价跌去20%,市值缩水145.6亿港币。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我看到了前头,却没有看到结局。”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yuan
Bio·News
药
监
资
讯
1、药监局 | 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发布
2024年10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试点工作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26年12月31日结束。(点击查看相关阅读)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蒲公英Ouryao)
2、CDE | 境外药品转移境内生产注册申报要求(预防用生物制品)发布
2024年10月23日,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发布了《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申报资料要求(预防用生物制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点击查看相关阅读)
2024年10月18日,为进一步指导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时的风险管理,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发布了《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为期1个月。(点击查看相关阅读)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蒲公英Ouryao)
受
理
情
况
CDE受理情况
2024年10月17日-10月23日期间,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共受理药品343个,其中生物制品81个(新药24个和进口15个)。
滑动查看(点击可查看大图)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企
业
动
态
1、贝斯生物 | 碱基编辑NK细胞疗法获批临床
2024年10月22日,CDE官网公示,贝斯昂科生物1类新药NK510细胞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NK510是贝斯生物研发管线中进展最快的产品,是一款基于碱基编辑技术的自然杀伤(NK)细胞产品。本次为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IND。
截图来源:CDE官网
(来源:CDE官网、医药观澜)
2、Lindis Biotech | 卡妥索单抗在欧盟上市申请获得CHMP的批准推荐
10月22日,凌腾医药宣布,其战略合作伙伴Lindis Biotech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的积极反馈,CHMP建议批准卡妥索单抗(CD3 x EpCAM)腹腔内治疗EpCAM+且不适合进一步全身抗肿瘤治疗的成人患者的恶性腹水的上市许可申请。EpCAM+恶性腹水包括由晚期癌症如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引起的恶性腹水。CHMP的积极意见将由欧盟委员会(EC)进行审查,并最终作出批准的决定。
(来源:凌腾医药官微)
3、安斯泰来 | CLDN18.2单抗获FDA批准一线治疗胃癌
2024年10月22日,安斯泰来(Astellas Pharma)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靶向Claudin18.2(CLDN18.2)抗体Vyloy(zolbetuximab)与含氟嘧啶和铂类的化疗方案联合,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阴性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GEJ)腺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些患者的肿瘤需通过FDA批准的检测确定为CLDN18.2阳性。根据新闻稿,Vyloy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CLDN18.2靶向疗法。
(来源:安斯泰来中国官网)
4、信达生物 | 双抗ADC癌症新药在中国获批临床
2024年10月18日,CDE官网公示,信达生物1类新药IBI3001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IBI3001是一款糖基化定点偶联、针对B7-H3和EGFR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本次为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IND。
截图来源:CDE官网
(来源:CDE官网、医药观澜)
5、瑞宏迪医药 | 首款AAV双基因一类新药获批临床
2024年10月17日,上海瑞宏迪医药有限公司(简称“瑞宏迪医药”)宣布,其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AAV双基因治疗药物RGL-193注射液 临床试验申请 (IND) 已获默示许可 (受理号:CXSL2400459),适应症为帕金森病。
(来源:瑞宏迪医药官微)
6、原启生物 | 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获批临床,治疗实体瘤
2024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原启生物1类新药OriC61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这是其自主研发的双靶点Claudin 18.2/MSLN自体CAR-T细胞治疗药物。
(来源:原启生物官微)
END
编辑:芝麻核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及本公众号立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蒲公英Biopharma。
近期活动推荐
10月26-27日:蒲公英第14届年会
11月1日:生物工艺中国制造技术巡讲(北京站)
关于「蒲公英生物」
蒲公英生物,隶属于蒲公英十大板块之一的媒体板块,是专注生物医药制造及供应链企业媒体市场合作的专业模块。2022年起由蒲公英上海药知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
服务内容:基于蒲公英Ouryao及旗下媒体矩阵(120万+制药垂直用户),含市场策划、媒体宣发、线上直播、征文调研、撰稿采访、品牌峰会六大业务,并承接线上线下定制化活动。
团队构成:管理层由行业年资超15年的生物制药人组成,团队全员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涵盖生物、制药、广告学、新闻学及英语专业。擅长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及精准的市场方案,助力品牌宣传和市场转化。
蒲公英生物,助力100家生物医药供应链企业做好市场!
联系咨询:
张老师,13062776509(微信注明:蒲公英生物)
邮箱:bio@ouryao.com
100 项与 Claudin18.2 Mab (Vaccinex)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