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创新药研发中什么资源最稀缺?我想恐怕是真正能产生临床价值的“好靶点”。
以Her2为例,从1998年获批上市并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靶向Her2的单抗Herceptin到2019年获批上市并引领ADC新浪潮的Enhertu,靶点没变但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
近年来,针对一些“热门”靶点,市场上会同时出现TCE、ADC、CAR-T等不同Modality的产品,同时进行临床试验。而那些“财大气粗”的MNC,更是会在同一靶点布局不同Modality的产品同时进行临床(甚至商业化)开发,如罗氏的CD3/4-1BB/DLL3(RG6524)及DLL3-ADC(RG6810)、强生的CD3/BCMA(Teclistamab)及BCMA CAR-T(Cilta-cel)、诺华的CD3/CD2/CD19(PIT565)及CD19 CAR-T(Tisagenlecleucel)等等。
尽管临床1期花费及占用的资源相对较少,但临床2/3期的投入让即使是MNC也不得不更为谨慎。因此,同一靶点的不同Modality的产品在临床上孰优孰劣?能否联用?能否序贯治疗?未来如何商业化?是每个MNC在产品进入临床2期前必须要思考并回答的问题。
AZ作为一家在多靶点上做了不同Modality布局的MNC,于近日砍掉了三款细胞治疗产品,分别是NT-125(新抗原特异性TCR-T)、AZD5851( TGFβRII 装甲型GPC3 CAR-T) 、AZD6422(TGFβRII 装甲型CLDN18.2 CAR-T),而其中AZD5851因战略原因终止、AZD6422因疗效原因放弃。
与此同时,AZ保留了AZD9793(GPC3 TCE)、AZD4360(CLDN18.2 ADC)、AZD0901(CLDN18.2 ADC)、AZD5863(CD3/CLDN18.2)继续进行临床开发。
TONACEA
01
AZD9793
AZD9793是一款靶向GPC3/T细胞受体(TCR)/CD8的三抗,包含两个与GPC3结合的Fab结构域、一个与TCR结合的VHH结合结构域和一个与T细胞上表达的CD8辅助受体结合的VHH结合结构域(图1)。
图1. AZD9793结构示意图
在多种不同GPC3表达水平的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和PLC/PRF/5)中,AZD9793显示出强效GPC3特异性、T细胞依赖性细胞杀伤活性。与传统广泛激活CD3+T细胞的TCE相比,通过CD8/TCR结合和有效诱导CD8+T细胞优先参与杀伤,而CD4+T细胞活化有限,细胞因子分泌较低。
在肝癌异种移植物人源化小鼠模型中,AZD9793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抗肿瘤活性。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都显示出旁观者杀伤活性,导致异质性表达的GPC3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2025年1月,AZ启动了一项AZD9793的1/2期临床研究(NCT06795022),拟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入组304人。2025年3月,该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TONACEA
02
AZD4360
AZD4360是一款靶向CLDN18.2的ADC,AZ于2025年4月启动一项国际多中心 1/2 期临床研究(CTR20251223),以评估其在晚期实体瘤成人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有效性。
据披露,AZD4360的Payload采用了TOPO1抑制剂,猜测很可能是沿用了AZ自己开发并用于EGFR/cMet双抗ADC(AZD9592)的Linker/Payload(图2)。
图2. AZD4360的Linker/Payload结构示意图
TONACEA
03
AZD0901
AZD0901是另一款靶向CLDN18.2的ADC,其全球权益于2023年2月以6300万美元首付款及总额超11亿美元由康诺亚/乐普引进获得。
其由 CLDN18.2单抗、可裂解的Linker(很可能是vc)、MMAE作为Payload组成(图3)。
图3. AZD0901结构示意图
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DN18.2高表达晚期胃癌患者中,2.2mg/kg AZD0901剂量组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为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高达11.8个月,目前正在进行胃癌、胰腺癌治疗的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2/3期临床试验。
TONACEA
04
AZD5863
2022年4月,AZ以首付2500万美元、总额超3.5亿美元的价格由和铂引进CD3/Claudin18.2双抗(HBM7022/AZD5863)。AZD5863包含CD3 Fab及串联的CLDN18.2 VHH(图4)。
图4. AZD5863结构示意图
临床前研究表明,AZD5863不但对CLDN18.2阳性胃癌有较好的药效,还对胰腺癌和CLDN18.2突变的胃癌有很好的药效。2025年3月,AZ在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网站上登记了一项AZD5863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CLDN18.2阳性实体瘤受试者中的1/2期临床试验。该试验除了评估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外,还特别强调了免疫原性的研究。
综上,作为一家在TCE、ADC、CAR-T领域均有广泛布局的MNC,AZ放弃了两款CAR-T而保留TCE及ADC,甚至在同一靶点(CLDN18.2)有两种不同Payload的ADC,显示其在实体瘤研发策略的一些改变。而这种策略也符合实体瘤治疗目前TCE+ADC双轮驱动的一种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