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18F]BF3-BPA 相关的临床试验[18F]BF3-BPA注射液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和安全性的I期临床研究
1、评估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接受单次静脉注射[18F]BF3-BPA注射液后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分布。
2、评估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接受单次静脉注射[18F]BF3-BPA注射液后人体的安全性。
100 项与 [18F]BF3-BPA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18F]BF3-BPA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18F]BF3-BPA 相关的专利(医药)
5
项与 [18F]BF3-BPA 相关的新闻(医药)核药迎来了“黄金时代”。
今年5月,“核药一哥”诺华斥资近50亿美元布局放射性配体疗法(RLTs)和大环肽,再次开启了核药热潮。
不同于以往的诊断性核药产品,本轮核药热潮源于治疗性核药的兴起。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7月4日,全球有88款放射性新药获批上市,仅有18款用于治疗。与之对应,根据MEDraysintell,2022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其中治疗类核药仅占20%。但达成行业共识的是,治疗性核药将带动全球核药市场未来5年保持高速增长。
那么诊断性核药和治疗性核药的发展态势为何发生变化?如何推动核药领域诊疗一体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博锐创合以及背后的阳光融汇资本进行专访,试图探访核药领域的新变化。
博锐创合是一家聚焦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创新药公司,拥有多个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药物在研项目,并构建了药物创新的自研及开发转化技术平台。
01
诊疗一体化优势显现,核药即将迎来爆发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核药产品主要用于诊断领域。但近几年随着核药物在治疗领域出现多个重要的产品,临床地位逐步提高,全球核药物市场出现快速增长,预计未来随着更多的治疗药物的获批,市场将进一步快速扩张。
阳光融汇资本管理合伙人石晟昊表示,从药物发展逻辑来看,从化药到小分子靶向药,再到免疫治疗和ADC,癌症治疗趋向更精准化。核药作为一种精准的放疗方式,行业机会显著。
据医药组负责人李冰峰介绍,RDC是一种结合了靶向药物和放射性核素特性的新型治疗方法,可以搭载不同的核素,以实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比如搭载诊断性核素时,核药可用于病变区域的成像和诊断;搭载治疗性核素时,则可用于治疗,尤其是对于癌症的治疗。
这也带来了核药的另一大优势,即成药风险可控。利用诊断性核素可以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DMPK),从而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这有助于降低成药性风险。
不仅如此,RDC通过靶向定位元件(如抗体或小分子配体)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病变细胞上,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送。由于放射性核素不需要与细胞直接接触,RDC的连接臂(Linker)在起效过程中不需要断裂,这也提高了核药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核药作为一种诊疗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在成药风险控制、精准治疗、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诺华Pluvicto的商业化成功,标志着治疗性核药的商业化元年到来,资本市场必定会迎风而动。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凭借诊疗一体化的特殊优势,核药这一领域将迎来爆发。”李冰峰说到。
02
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产研经验
随着临床对癌症等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需求持续增长,核药凭借诊疗一体化的优势,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核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据博锐创合融资负责人秦铭博介绍,国内核医学诊疗渗透率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同时当前核药领域还面临着靶点同质化、原料供应短缺、核素供应依赖进口以及监管严格等问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博锐创合稳扎稳打致力于核药领域发展。2019年博锐创合由药明康德和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合资成立。2020年,公司获得药明康德pre-A轮投资,并获得了北大技术/项目授权,同时建立了公司核心转化团队。2021年,核心管理团队及研发团队搭建完成,并启动了多个项目的IND研究。2022年,博锐创合完成了近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这轮融资为公司的研发和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博锐创合的核心团队由多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其中,首席执行官单波博士具有超过20年在欧美,中国的创新药研发和生产经验。曾作为德琪医药的首席科学家打造差异化的创新药产品线,并带领团队完成多个IND和NDA的申报。
首席科学官刘志博是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志博团队针对放射性新药的研发瓶颈和我国医用核素、核药物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刘志博团队致力于放射性药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核药物的构效关系、核药物驱动的活体化学及其健康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5月,Nature官网发布了刘志博团队题为“Covalent Targeted Radioligands Potentiate Radionuclide Therapy”的研究论文,这也是Nature近50年来首篇放射性核素治疗领域论文。
基于强大的产研团队,资本的多方位支持,博锐创合致力于寻找创新的靶点,开发具有特异性和有效性的核药产品。同时公司与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我们跟几家医院开展了临床研究和应用,目的是通过跟临床医生的交流,了解临床需求,从而优化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的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秦铭博说到。
此外,博锐创合在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许可证,具备自主研究和生产能力。在核素供应方面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保证了核素的稳定供应。
03
多个FIC/BIC核药在研,覆盖诊疗全阶段
据秦铭博介绍,博锐创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基于核心研发技术,聚焦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管线。目前公司拥有3个全球权益的临床阶段项目,多个新候选药物将进入临床阶段。
产品管线
BR-02是一款氨基酸类脑部肿瘤PET示踪剂[¹⁸F]BF₃-BPA注射液,用于诊断原发性和转移性脑部肿瘤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它是国内首个申报临床的氨基酸类PET示踪剂1类新药,博锐创合拥有该分子的全球自主知识产权。2023年,博锐创合研发的氨基酸类脑部肿瘤PET示踪剂[¹⁸F]BF₃-BPA注射液(BR-02)相继在中国和美国获批临床。作为新型氨基酸类似物分子,BR-02在临床上有望解决其他类PET示踪剂在脑部肿瘤诊断及评估使用时的局限性,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脑部肿瘤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鉴别肿瘤进展以及治疗后炎性或假阳性病变等不同临床应用场景发挥作用。
BRP-010 是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 CTR-FAP) 的诊疗一体化项目,其原理是利用SuFEx “潜弹头”,实现了配体在不损失亲和力的情况下对靶蛋白的共价连接,将携带核素的螯合剂不可逆地修饰到靶蛋白上,增强放射性配体的肿瘤摄取和保留,攻克传统核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无法兼得的难题。CTR-FAP是全球首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共价核药产品。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开发工作。
此外,博锐创合的研发管线拥有多个FIC核素偶联药物,涉及多个不同适应症包括晚期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产品。
04
一家优秀的核药企业具备哪些要素?
博锐创合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经验丰富的核心团队、差异化的管线战略,同样也离不开背后的资本助力。
据了解,阳光融汇资本坚持以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行研驱动投资策略,自2021年起便开始关注核药方向。
关于如何选择一家好的核药企业,李冰峰认为有重要的几点标准。首先在团队方面,不仅需要具备核医学专业度、技术储备、原研能力,理解冷药和热药的开发逻辑,也要具备药物临床开发和生产经验,能够解决核素供应和生产问题。
其次,技术平台需要具有原创性和差异化。核药进入体内需要快速到达肿瘤并进行富集,同时控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治疗窗口期的控制和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在分子设计时简单地将其他行业的设计逻辑直接应用到核药领域,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及预期。差异化的技术平台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窗口,为公司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显著优势。
同时,由于核药属于比较前沿的领域,因此在产品管线方面,还要有比较好的风险平衡意识,能够把握好first in class和best in class靶点的平衡。
除此之外,产业链协同跟整合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既具备核素制备生产能力,又能跟临床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顶尖核医生的密切合作对于产品的开发、临床需求的确定、剂量的调整以及临床指南的调整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业内资源的协调能力对于产品的审批、申报、以及商业化将有较大的影响。”李冰峰表示。
最后,国际化视野和BD能力也是其看重的重要能力。目前国内很多产品同质化严重,未来市场竞争将较为激烈,并且相比发达国家的进展存在一定的代次差距,要想做多有价值的临床核药物需要具备国际领先的技术特点以及开发思路,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还为未来license out打下重要基础,增加管线价值。
投资博锐创合也正是基于这些考量。李冰锋认为,博锐创合的创始人刘志博老师是国内核药物领域带头人,公司团队无论是在核药领域的早期研发、生产,还是在国际化视野、BD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难能可贵的是,公司在靶点选择、药物设计、管线搭配方面颇具全球前瞻性,核心治疗管线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并且有BIC潜质;同时公司注重平衡整体管线风险。同时,公司和国内多家临床医院合作,加速产品的临床转化。
可以说,博锐创合是比较稀缺的具备诊疗一体化源头创新能力的核药企业。
展望未来,核药领域将朝着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诊疗一体化将成为研发重点。随着技术进步,新靶点和新核素的开发将增多,治疗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一个新的模式从发生、发芽到成熟到广为人知的过程中,是一个新的产业链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方向出来。”李冰峰说到。
基于此,除了博锐创合,阳光融汇资本还在积极关注核药产业链其他公司。未来会重点关注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包括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增量市场,卡脖子的方向等等。
诺华Pluvicto优异销售数据,打开了市场对治疗性核药的展望。相信未来随着核素原料生产与技术水平提升,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及监管政策驱动,在企业与资本的双向推动下,中国的核药市场将走向新的阶段,治疗性核药也将迎来发展高峰。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6月28日,博锐创合宣布将于2024年第37届欧洲核医学会年会(EANM’24)上公布两项放射性靶向药物(RDC)的研究成果,分别为:BR-54的临床研究数据和BR-02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其中,BR-54的临床研究数据将以口头报告TROP(Top Rated Oral Presentation)形式公布。EANM是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核医学会议之一。第37届EANM将于2024年10月19日至23日在德国汉堡召开。
博锐创合专注于开发放射性靶向药物,聚焦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目前拥有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RDC产品。此外,该公司还拥有多个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药物在研项目。2022年。博锐创合曾完成了近3亿元A轮融资。
BR-54是一款FAP靶向的PET显像剂68Ga-FT-FAPI,该药本次入选口头报告的是一项来自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的临床数据,该研究旨在评估68Ga-FT-FAPI和68Ga-FAPI-04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BR-02是一款氨基酸PET显像剂[18F]BF3-BPA,本次入选的是一项临床前研究数据,数据将以学术海报(e-poster)的形式公布。体外和体内研究数据表明,BR-02的作用机制是通过LAT1进行转运,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其在脑部正常组织中摄取极低。
药代动力学研究展示,BR-02具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主要分布在膀胱、肾脏和胰脏等器官中,在大脑中的分布最低,经氧化进行代谢,和尿液排泄。安全药理、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和制剂安全性等一系列安全性评价显示,BR-02展现良好的安全性,为1期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BR-02目前已经获得中美的IND批准,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参考资料:
[1]博锐创合将在2024年EANM(欧洲核医学协会)年会上公布两项放射性靶向药物的研究成果 . Retrieved June 28, 2024. From 博锐创合官方微信
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转发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上周无全球首批药物,首批药物动态随时追踪请点击下方图片。全球药物研发进展1.Gritstone bio疫苗GRANITE联合疗法临床试验结果积极4月2日,Gritstone bio宣布了其在研个体化癌症疫苗GRANITE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氟嘧啶/贝伐珠单抗联用,作为一线维持治疗转移性微卫星稳定性结直肠癌(MSS-CRC)患者的临床2/3期试验中2期部分的最新积极成果。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期(PFS)数据显示GRANITE组患者获益的早期趋势(HR=0.82,95% CI:0.34-1.67),以及高危患者的PFS延长获益(HR=0.52,95% CI:0.15-1.38),这些患者的疾病进展发生得更快。患者接受治疗几个月后所进行循环肿瘤DNA(ctDNA)的分析显示,患者的ctDNA水平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符合预期,并有利于GRANITE联合疗法组。GRANITE已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MSS-CRC患者。2.Equillium在研单抗itolizumab治疗狼疮性肾炎积极结果公布4月2日,Equillium公司公布了其EQUALIZE临床1b期试验B部分的积极顶线数据。该研究旨在评估其在研单克隆抗体itolizumab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当itolizumab联合吗替麦考酚酯/霉酚酸(MMF/MPA)和皮质类固醇使用时,与标准治疗方法相比,患者达成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比例更高,且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的降低更为迅速和显著。这一试验结果是小野制药(Ono Pharmaceutical)就itolizumab的权利选择做出决定所需的两项数据之一。3.Priovant计划启动TYK2/JAK1双重抑制剂3期临床试验4月2日,Priovant Therapeutics宣布,在研TYK2/JAK1双重抑制剂brepocitinib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的2期临床试验NEPTUNE中达到主要终点和多个关键性次要终点。新闻稿指出,观察到的结果显示brepocitinib的疗效与获批非类固醇治疗在相应注册性研究中的效益相比,提高了大约一倍。基于这些积极结果,该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3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brepocitinib治疗NIU的效果。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第24周时的治疗失败率(treatment failure rate),治疗失败是一个复合终点,包括多个眼部炎症和视力的测量,以及由于突发事件而停药或启动救援治疗。结果显示,第24周,brepocitinib的45毫克剂量组中的治疗失败率为29%(5/17),15毫克剂量组这一数值为44%(4/9)。失败率越低表示疗效越高。在45毫克组中,因疾病进展导致的治疗失败率为18%。Priovant将在未来的医学会议上将提供更多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并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启动治疗NIU的3期临床试验。4.联合开发HER2靶向双抗zanidatamab完成FDA上市申请4月3日,Jazz Pharmaceuticals和Zymeworks共同宣布,已完成向美国FDA滚动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寻求加速批准两者联合开发的在研HER2靶向双特异性抗体zanidatamab,用以治疗经治、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胆道癌(BTC)患者。如果获得批准,zanidatamab将成为FDA批准用于BTC治疗的首个HER2靶向药物。该BLA的申请主要包括HERIZON-BTC-01临床2b期试验的数据,该试验检视zanidatamab在经治HER2阳性BT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主要终点是通过独立中央审评(ICR)检视在队列1中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Zanidatamab表现出可控、耐受的安全性,HERIZON-BTC-01试验中仅有2例患者(2.3%)出现导致治疗终止的不良事件(AE)。未出现4级不良事件,也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Zanidatamab在作为一线疗法治疗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BTC患者的HERIZON-BTC-302临床3期试验最近启动,病患招募进行中。5.Vanda急性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小分子疗法获FDA批准4月3日,Vanda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药品Fanapt(iloperidone)片剂用于急性治疗成人1型双相情感障碍(BP-I)相关的躁狂或混合发作。Fanapt获批准用于急性治疗BP-I主要是基于一项对大约400例患者所进行的随机关键试验。试验主要终点是在治疗第4周通过年轻躁狂评定量表(YMRS)对患者进行评估,该评定量表是躁狂核心症状临床严重程度的评定量表。在研究结束时(第4周),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Fanapt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大程度的改善,并且这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显著性(p=0.000008)。患者在第1、2、3和4周结束时进行YMRS评估。Fanapt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小分子药物,曾在2009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治疗。6.LyGenesis公司再生细胞疗法培养迷你肝脏,首位患者已接受治疗4月3日,LyGenesis公司宣布,首位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已在该公司的2a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潜在“first-in-class”再生细胞疗法的移植。这一疗法将健康供体的肝细胞移植到ESLD患者的淋巴结中,目标是在淋巴结中生长出一个或多个迷你肝脏。这些迷你肝脏能够弥补受损肝脏的功能,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新闻稿指出,这是首次在临床试验中利用患者自身的淋巴结作为“培养箱“来生长异位器官,代表着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LyGenesis公司的再生细胞疗法基于其创始人匹兹堡大学的Eric Lagasse教授的研究。7.传奇生物/强生Carvykti获FDA批准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月5日,传奇生物/强生联合宣布,美国FDA已批准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这些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一种免疫调节剂(IMiD)且对来那度胺耐药。Carvykti是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二线治疗的B细胞成熟抗原 (BCMA) 靶向疗法,包括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FDA的批准是基于CARTITUDE-4研究的积极结果,该研究评估了Carvykti与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Vd)或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DPd)对比,在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后复发且来那度胺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8.Enhertu获FDA批准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4月6日,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共同宣布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已获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且没有令人满意的替代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IHC 3+)实体瘤成人患者。德曲妥珠单抗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采用第一三共专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由HER2单抗通过稳定的四肽可裂解连接子连接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依沙替康衍生物)上。该产品全球由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推广,同时第一三共拥有该产品在日本独家商业化权益。FDA基于DESTINY-PanTumor02、DESTINY-Lung01和DESTINY-CRC02试验中HER2阳性IHC 3+亚组肿瘤患者的客观反应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加速批准该项适应症,其完全批准将取决于验证性试验中临床获益的验证和描述。DESTINY-PanTumor02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Enhertu(5.4mg/kg)在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表达HER2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9.阿斯利康重磅PD-L1抑制剂3期临床结果积极4月6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宣布,重磅PD-L1抑制剂Imfinzi在3期临床试验ADRIATIC中获得积极顶线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在同时接受放化疗(CRT)后未出现进展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中,在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两个主要终点上显示出统计显著和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形式,尽管LS-SCLC患者最初对化疗和放疗有应答,但通常会迅速复发和进展。对于LS-SCLC来说,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5-30%。Imfinzi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与PD-L1的结合,Imfinzi阻断PD-L1与PD-1和CD80蛋白的结合,进而抑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阿斯利康表示,将在即将到来的医学会议上展示这一试验的详细结果,并与全球监管机构共享这些结果。此外,检测抗CTLA-4抗体Imjudo与Imfinzi联用治疗这一患者群体的试验臂仍未揭盲,试验将继续进行直至下一个预定的中期分析。10.罗氏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液在华获批上市4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罗氏开发的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液(商品名:MabThera sc)获批上市。利妥昔单抗为罗氏与渤健合作开发的一款CD20单克隆抗体,其静脉注射剂型于1997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MabThera,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该剂型于200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利妥昔单抗皮下注射液是罗氏利用Halozyme Therapeutics的Enhanze技术开发的一款剂型创新产品,于2014年3月在欧盟首次获批上市,商品名为MabThera sc。Enhanze是Halozyme基于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rHuPH20)开发的药物递送技术平台。rHuPH20是一种人类酶的类似物,具有分解透明质酸的作用。Enhanze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分子刀”,通过暂时打开皮肤下的血流通道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分散,并且该切口可在24h内恢复正常。除了MabThera sc以外,罗氏还利用Enhanze技术开发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复方的皮下注射制剂,前者(Herceptin SC)于2013年9月在欧盟首次上市,后者(Phesgo)于2020年6月在美国首次上市。更多资讯,请滑动下方文字徐诺药业发布艾贝司他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中国关键2期首次分析数据4月1日,致力于抗肿瘤新药开发的徐诺药业(Xynomic Pharma)宣布,其1类抗肿瘤新药艾贝司他(abexinostat)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中国多中心临床关键2期完整数据,将于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期间以壁报形式向全球展示。徐诺药业官方新闻稿表示,此次壁报展示是继2022年该项研究的中期数据首次全球发布并入选ASCO壁报讨论后,再次入选ASCO年会论文交流。滤泡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第二大亚型,其进展缓慢且患者几乎会终身复发。表观遗传改变(包括CREBBP或EP300突变等)是滤泡性淋巴瘤的主要驱动因素。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有可能抵消CREBBP或EP300突变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缺失。艾贝司他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口服泛HDAC抑制剂,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征,允许通过每日两次(BID)给药维持足够的药物浓度以发挥抗肿瘤活性,其在复发/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优异的疗效。本次在ASCO展示的是艾贝司他中国关键2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首次分析数据,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担任此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第一三共/阿斯利康TROP2 ADC Dato-DXd新适应症在美申报上市4月 2 日,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共同宣布,其递交的 Dato-DXd 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 FDA 受理,用于治疗既往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系统治疗的 HR 阳性、HER2 阴性(IHC 0、IHC 1+ 或 IHC 2+/ISH-)的乳腺癌。PDUFA 日期为 2025 年 1 月 29 日。Dato-DXd 此前已在美国报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 NSCLC 成年患者,PDUFA 日期为 2024 年 12 月 20 日,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治疗肺癌的 TROP ADC。Dato-DXd (Datopotamab deruxtecan/德达博妥单抗)是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共同开发的 TROP2 ADC。此次上市许可申请递交是基于关键性 III 期临床 TROPION-Breast 01 研究的数据。TROPION-Breast01 研究是 Dato-DXd 首个公布结果的乳腺癌 I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 Dato-DXd 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在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和至少一种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R 阳性、HER2 低表达或阴性(IHC 0、IHC 1+ 或 IHC 2+/ISH-)乳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君实生物PCSK9抑制剂昂戈瑞西单抗新适应症申报上市4月2日,CDE网站显示,君实生物PCSK9抑制剂昂戈瑞西单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推测本次申报上市的新适应症为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他汀不耐受和心血管风险中低危)患者。昂戈瑞西单抗是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PCSK9单克隆抗体,其首次申报上市的两项适应症正在审评中,分别是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和混合型血脂异常,以及用于成人或12岁以上青少年的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PCSK9抑制剂作为近年来能强效降低LDL-C水平且安全性良好的新型治疗方案,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国内市场已上市4款产品,包括安进/安斯泰来的依洛尤单抗、再生元/赛诺菲的阿利西尤单抗、信达生物的托莱西单抗以及诺华的PCSK9小干扰RNA药物英克司兰。除此以外,恒瑞、康方生物的PCSK9抑制剂也进入申报上市阶段。Vistagen潜在“first-in-class”疗法fasedienol鼻喷剂3期试验启动4月2日,Vistagen宣布启动PALISADE-3临床3期试验,该试验评估其在研fasedienol(PH94B)鼻喷剂用于急性治疗社交焦虑症(SAD)成人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Vistagen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启动另一项相同的3期临床试验PALISADE-4,以推动fasedienol成为首个SAD疗法。PALISADE-3研究,与之前的PALISADE-2研究类似,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旨在评估fasedienol在急性使用下,于临床设置中缓解因公开演讲而引起SAD患者焦虑症状的效果、安全性以及耐受性。试验主要疗效指标是患者自我评定的主观痛苦单位量表(SUDS)。这项多中心试验计划招募约236名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的成年人参加。Vertex宣布小分子疗法inaxaplin已进入3期临床阶段4月2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宣布,潜在“first-in-class”小分子药物inaxaplin(VX-147)已进入关键性2/3期床试验的3期阶段。该试验旨在评估inaxaplin对APOL1介导肾病(AMKD)患者的肾功能和蛋白尿的影响。3期临床试验部分将使用每日一次口服45毫克的剂量,此外,该试验还将扩展患者招募范围,包括10至17岁的AMKD青少年患者。此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2a期概念验证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与基线相比,inaxaplin在13周治疗后使尿蛋白与肌酐比值(UPCR)平均降低了47.6%。新闻稿指出,这是首次临床证据表明口服小分子APOL1抑制剂能够减少AMKD患者的蛋白尿。独立的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评估了关键性2/3期临床试验中的2期部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这一部分试验比较了inaxaplin两种不同剂量与安慰剂相比,在18至65岁患者中12周的治疗效果。IDMC建议在3期临床试验部分选择单一的inaxaplin剂量,即每日一次45毫克。IDMC还建议在3期临床试验部分纳入10至17岁的AMKD青少年患者。Inaxaplin是一款口服APOL1小分子抑制剂。此疗法曾获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以治疗APOL1介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Inaxaplin亦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PRIME认定和孤儿药资格。荣昌生物泰它西普获FDA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4月2日,荣昌生物宣布,美国FDA授予其泰它西普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快速通道资格。2023年底,该适应症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已获FDA批准。B细胞通路在pSS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B细胞成熟分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荣昌生物新闻稿介绍,泰它西普作为新型全人源TACI-Fc融合蛋白,通过重组DNA技术将B细胞表面受体TACI的胞外段与IgG1 Fc段连接制备而成,能同时结合BLyS和APRIL因子,抑制B细胞的成熟分化,减少自身抗体分泌,更好地控制疾病活动。此前,一项泰它西普治疗成人pSS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国际风湿病学期刊RHEUMATOLOGY。研究结论表明,泰它西普治疗pSS患者时展示出良好临床获益。与安慰剂相比,泰它西普治疗组在第12周和24周能明显改善pSS患者的ESSDAI评分(衡量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的金标准)和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分,并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安全耐受,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期间各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正序生物碱基编辑药物CS-101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4月2日,正序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碱基编辑药物CS-101注射液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正序生物将在中国开展1期临床研究。在基因编辑治疗领域,一些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已崭露头角,并展示出了巨大的治疗潜力,基于CRISPR系统开发而来的碱基编辑技术就是其中之一。CS-101注射液是正序生物利用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开发的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的创新型精准基因编辑疗法。通过对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中的HBG1/2启动子区域进行精准碱基编辑,模拟健康人群中天然存在的有益碱基突变,重新激活γ-珠蛋白的表达,重建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使患者自身血红蛋白浓度达到健康人水平,实现单次给药即可彻底“治愈”β-地中海贫血症的目的。根据正序生物新闻稿介绍,由于tBE技术编辑靶点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相较于其他基于CRISPR技术的β-地贫基因编辑疗法,CS-101注射液可以使患者迅速地完成造血重建,更快地达到健康人血红蛋白水平,更早摆脱输血依赖;同时不会引发患者基因组DNA大片段缺失、染色体突变、脱靶突变等风险,显示出了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九源基因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4月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九源基因以生物制品3.3类申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根据九源基因新闻稿,该药本次申报的适应症为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九源基因新闻稿指出,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申报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司美格鲁肽是一款新型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药物,与人GLP-1的序列同源性为94%,临床主要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T2DM)的血糖控制和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的治疗。该产品通过氨基酸的替换和脂肪酸侧链添加等结构修饰,实现每周一次注射,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基于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表现,其不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减轻体重,同时还具有心血管获益。今年1月,九源基因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根据九源基因此前招股书介绍,该公司有近18年开发代谢疾病药物的经验,其于2005年开展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并凭借多肽药物技术平台开发出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本次申报上市的是司美格鲁肽生物注射液类似药,该产品于2021年获得临床默示许可,2023年完成临床3期研究。BCMA靶向CAR-T疗法Abecma再获FDA批准近日,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和2seventy bio宣布,美国FDA基于KarMMa-3临床试验的结果,批准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细胞疗法Abecma(idecabtagene vicleucel)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年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包括免疫调节剂(IMiD)、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两种或更多先前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此次批准扩大了Abecma的适应症范围,让它可以治疗更早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一批准是基于3期临床试验KarMMa-3的积极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9个月时,与标准方案相比,Abecma将主要终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提高了三倍以上,达到13.3个月(95% CI:11.8-16.1),活性对照组为4.4个月(95% CI:3.4-5.9),两者具统计学差异(HR:0.49;95% CI:0.38-0.64;p<0.0001)。这表明使用Abecma治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51%。Abecma还在总缓解率上显示出显著改善(p<0.0001),接受Abecma治疗的患者中有大多数(71%)达到了缓解,39%达到了完全缓解或严格完全缓解。相比之下,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不到一半(42%)获得缓解,5%经历了完全缓解或严格完全缓解。Abecma治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4.8个月(95% CI:12.0-18.6)。Abecma是一种CAR-T细胞疗法,它能识别并结合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的BCMA,导致CAR-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以及随后对表达BCMA的细胞的杀伤。诺华靶向疗法3期结果积极,监管申请递交在即近日,诺华(Novartis)公布其PSMAfore临床3期试验结果,数据显示其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Pluvicto(177Lu-PSMA-617)显著改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总生存期(OS)。诺华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递交Pluvicto的扩展适应症申请。这次所公布的PSMAfore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3期试验,目的为比较Pluvicto与使用改变种类的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治疗方案,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mCRP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这些患者之前曾接受过ARPI的治疗。预定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经调整的意向治疗(ITT)患者中,患者的OS风险比小于1.0(HR<1.0)。此外,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其他次要疗效终点与2023年所公布的中期分析结果一致。而经过额外8个月的随访后,Pluvicto展现的安全性特征也与之前所公布的试验结果一致。Pluvicto将结合PSMA的小分子化合物与放射性同位素连接在一起。它可与表达PSMA的前列腺癌细胞结合,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辐射能量会损害肿瘤细胞,引发细胞死亡。由于Pluvicto释放的辐射只能在很短距离里起作用,因此限制了药物对周围健康细胞的损害。这款疗法此前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2022年3月,FDA批准Pluvicto上市,用于治疗PSMA阳性的mCRPC患者,他们已接受过基于紫杉烷的化疗和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恒瑞医药靶向CLDN18.2的ADC启动1b/3期临床研究近日,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公示,恒瑞医药已经启动一项SHR-A1904联合用药治疗CLDN18.2阳性晚期实体瘤的1b/3期临床研究。公开资料显示,SHR-A1904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靶向CLDN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恒瑞医药此前已经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达成一项高达14亿欧元的合作,德国默克获得了SHR-A1904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选择权。Claudin(CLDN)是正常组织紧密连接中重要的一种蛋白质,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它参与细胞旁通透性和电导等过程的调节。CLDN18.2在包含胃癌在内的消化道癌症中高度表达。根据ClinicalTrials官网,恒瑞医药正在美国开展该产品的一项1/2期临床研究,以评估SHR-A1904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本次恒瑞医药在中国启动的是一项1b/3期临床研究。其中,1b期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SHR-A1904联合用药治疗CLDN18.2阳性晚期实体瘤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确定3期研究推荐剂量;3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无进展生存期,评估SHR-A1904联合化疗和免疫一线治疗CLDN18.2阳性晚期实体瘤是否优于化疗联合免疫。徐诺药业广谱RAF抑制剂获批临床近日,徐诺药业宣布该公司主导开发的1类新药XP-102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批准。这是一款广谱-RAF抑制剂,本次获批的1期临床研究拟针对BRAF V600突变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开展。BRAF属于RAF家族成员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RAF、B-RAF、C-RAF),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至关重要,也驱动着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和耐药性。目前针对BRAF突变的转移性或者不可切除的晚期实体瘤人群的治疗仍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原因包括BRAF抑制剂耐药、化疗和免疫治疗难以维持持久疗效等。据徐诺药业新闻稿介绍,XP-102是该公司正在主导开发的拟用于实体瘤的一种高效的广谱RAF抑制剂,它能结合BRAF激酶的DFG-out(非活性)构象。在临床前研究中,该产品在体内及体外实验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的作用。与目前获批的BRAF抑制剂相比,XP-102有望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窗口,从而实现更显著和更持久的肿瘤抑制。本次XP-102在中国获批的是一项开放、剂量递增1期临床试验,主要研究XP-102软胶囊在BRAF V600突变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预计今年完成患者入组。值得一提的是,XP-1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1/2a期临床研究此前已获美国FDA批准并顺利进行中。领诺医药新一代补体药物在澳大利亚获批临床近日,领诺医药(Linno Pharmaceuticals)宣布,其新一代补体靶向药物SLN12140的1期临床研究申请获得澳大利亚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HREC)的批准。此项1期临床研究将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估SLN12140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为后续临床研究剂量选择、安全性特征等提供数据参考。根据领诺医药官方新闻稿,在向澳洲提交1期临床试验的同时,领诺医药也于3月底向美国FDA提交临床试验申请(IND),并拟于2024年二季度提交中国的IND申请。补体作为人体血清中的一种蛋白质类别,在人体抗感染免疫、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发挥着关键的生理学功能。补体系统失调也跟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这些疾病包括一些致死性罕见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炎症性疾病(如IgA肾病、急性肾损伤等)和老年退行性疾病(如干性视网膜黄斑变性或地图样病变等)。据介绍,SLN12140是一款新一代补体靶向药物。基于路径选择性的补体抑制活性、VHH-Fc的结构形式、超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分子特征,该产品在临床前药动学(PK)、药效学(PD)和CMC、GLP TOX研究中均表现出新一代补体药物的基本特征。驯鹿生物CAR-T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在美国获批临床4月5日,驯鹿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人源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研发代号CT103A)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获美国FDA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该产品此项适应症中国IND于今年1月份已获中国NMPA批准。MG的主要致病抗体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hR)、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抗体。此前,一项研究者发起的探索性临床研究评价了伊基奥仑赛注射液治疗复发/难治性抗体介导的神经系统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性数据显示,2例受试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改善超过18个月。安全性方面,2例受试者中,仅1例受试者发生了1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3级的血细胞减少均在回输后4周内恢复。相较于在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研究中的安全性谱,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风险,且安全性更优。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一线治疗肾癌4月7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中高危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肾癌免疫疗法。本次新适应症的获批主要基于RENOTORCH研究(NCT04394975)结果。RENOTORCH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也是我国首个晚期肾癌免疫治疗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独立评审委员会(IRC) 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PFS、IRC或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OS以及安全性等。IRC评估结果显示,与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相比,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PFS(中位PFS:18.0 vs. 9.8 个月,P=0.0028),患者PFS延长近2倍,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5%(风险比[HR]=0.65;95%CI:0.49,0.86)。安全性方面,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上下滚动查看更多全球交易合作动态1.博锐创合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推进放射性药物研发4月1日,苏州博锐创合医药有限公司宣布其总部及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全新的研发中心共三层面积近1500平米。未来,博锐创合的研发团队将在这里开展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及生产。博锐创合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放射性靶向药物(RDC),聚焦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创新药公司。该公司在2022年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目前拥有多个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药物在研项目。2023年,博锐创合研发的氨基酸类脑部肿瘤PET示踪剂[¹⁸F]BF₃-BPA注射液(BR-02)相继在中国和美国获批临床。这是一款用于诊断原发性和转移性脑部肿瘤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示踪剂。作为新型氨基酸类似物分子,BR-02在临床上有望解决其他类PET示踪剂在脑部肿瘤诊断及评估使用时的局限性,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脑部肿瘤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鉴别肿瘤进展以及治疗后炎性或假阳性病变等不同临床应用场景发挥作用。博锐创合还计划将BR-02拓展成为硼中子捕获治疗(BNCT)的伴随诊断用药。根据博锐创合新闻稿介绍,该公司在2023年获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式拥有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可销售、使用、生产20余种医用同位素及使用多种射线装置。博锐创合已经具备从药物早期开发、药学研究、临床前药效学研究、临床研究、生产及注册申报的药物发现、开发及生产的全流程能力。2.和元生物与虹信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核酸药物的应用与发展近日,和元生物与虹信生物宣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LNP)递送系统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mRNA等核酸产品在疫苗、肿瘤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为客户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赋能行业,造福患者。近日,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虹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LNP)递送系统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mRNA等核酸产品在疫苗、肿瘤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为客户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赋能行业,造福患者。虹信生物聚焦于核酸药物递送和治疗性mRNA创新药物的研发企业,拥有国内最大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离子化氨基脂质库,已申请十余项发明专利,包括多项PCT和欧美发明专利,其中4项专利获得授权。虹信生物拥有基于组合化学开发的、以1,2-二酯为核心骨架的新型可离子化氨基脂质能够实现快速肝清除,以及工程化细胞靶向递送平台能实现工程化和精准细胞靶向,进而安全、有效地实现mRNA递送。未来,和元生物将持续基于自身工艺和技术优势,以及虹信生物专有的多种新型LNP相关专利技术,为客户提供mRNA等核酸产品,提供从早期研发到临床试验申报、从临床样品GMP生产到上市药物商业化GMP生产的一站式服务。3.首个!益普生9亿美元囊获潜在“best-in-class”ADC4月3日,益普生(Ipsen)和Sutro Biopharma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就Sutro的在研抗体偶联药物(ADC)STRO-003达成总额高达9亿美元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STRO-003将成为Ipsen旗下产品组合中的首个ADC候选药物。STRO-003是一款下一代ROR1靶向ADC,该ADC利用Sutro的位点特异性技术生成带有exatecan有效载荷的高度稳定偶联物。ROR1在许多不同的癌症类型中过表达,包括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STRO-003在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实验中显示出强大的单药疗效和差异化安全性,具有成为“best-in-class”药物的潜力。STRO-003目前正处于临床前开发的最后阶段,即将进入1期临床试验。ROR1可通过介导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的信号传递,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调节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和细胞趋化。ROR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很低或几乎不表达,但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瘤中却存在差异化的高度表达;此外ROR1已被证明与癌细胞存活和增殖有关。根据协议条款,益普生将负责STRO-003临床1期试验的准备,包括提交IND申请,以及所有后续临床开发和全球商业化活动。Sutro有资格获得高达9亿美元的潜在预付款、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其中包括约9000万美元的近期付款,具体取决于该药物成功开发和商业化情形。往期新药速递周报:4.1全球新药速递周报点击图片,免费GET海量新药信息 👇👇👇
100 项与 [18F]BF3-BPA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