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10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宣布,由乐普生物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维贝柯妥塔单抗正式获准上市。这一创新药物专门用于治疗在接受至少两种系统化疗和PD-1/PD-L1抑制剂后仍未见效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这标志着我国首个EGFR靶向抗体偶联药物的面世,为相关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项。
维贝柯妥塔单抗是一种全新的抗体偶联药物,遵循ADC技术路径开发而成。其核心成分为EGFR靶向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强效的微管抑制剂一甲基澳瑞他汀E,通过缬氨酸-瓜氨酸的特殊链接体连接在一起。MRG003能够精准地识别并锁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EGFR,从而被细胞侵入并通过溶酶体中的蛋白酶裂解,来释放出具有破坏力的有效载荷,最终达到抑制和消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EGFR作为一种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中广泛表达的分子靶点,在结直肠癌、肺癌以及头颈癌中也表现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近九成的晚期鼻咽癌患者中都能检测到EGFR的高表达,使其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应用目标。
在2025年ASCO年会上,维贝柯妥塔单抗的关键性注册临床研究数据首次公布,呈现了药物在鼻咽癌后期治疗中的开创性疗效。此次的随机对照研究涉及173名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这些患者此前平均已接受三线治疗,约一半患者在基线时已出现肝转移,预后较差。
研究结果显示,维贝柯妥塔单抗组在盲法独立中心评审中取得30.2%的客观缓解率(ORR),相比之下,对照化疗组仅有11.5%的ORR,效率显著提升。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维贝柯妥塔单抗组的中位PFS达到5.82个月,显著高于化疗组的2.83个月,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37%。
依据2024年12月30日的期中分析,维贝柯妥塔单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08个月,相较于化疗组的11.99个月,显示出明确的生存收益。在安全性评估中,维贝柯妥塔单抗组与化疗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主要为1~2级的不良反应,≥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3%与50.6%,且均为可控范围。
2024年9月25日,乐普生物对国家药监局提交了该药的上市申请。基于临床研究,可见MRG003在两种剂量下表现优异,2.0 mg/kg剂量的客观缓解率为39.3%,而2.3 mg/kg剂量组更是达到55.2%。尽管在2025年3月3日首次申请未获批准,这并非与临床试验数据相关,而是因材料申报错误。乐普生物迅速于3月4日重新提交材料,获得受理后,最终顺利批复。
全球鼻咽癌病例不均衡分布,近70%的病例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我国的新发病例约占世界的一半。面对PD-1抑制剂和含铂化疗后的耐药情况,治疗选择受限,且疗效不佳。维贝柯妥塔单抗的成功批准,为这类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填补了疗法空白。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其他EGFR靶向ADC获批上市,乐普生物的维贝柯妥塔单抗有望占据这一潜在市场的重要位置。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