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揭示:放疗耐药的调控机制及癌症治疗新靶点

2024-09-25
放疗是前列腺癌(PCa)常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放疗耐药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其疗效。近日,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PTBP1通过与RALY的相互作用调节DNMT3B替代剪接以增强前列腺癌的放射抗性”的论文。该研究在多个前列腺癌数据库中分析发现,23个剪接因子在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中具有显著的表达差异。其中,PTBP1在前列腺癌中显著上调,并且与不良预后和高级别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功能实验,研究人员发现PTBP1显著增强了前列腺癌细胞基因组DNA的稳定性,从而使其在体内外对放疗产生耐药。在机制研究中,PTBP1通过与RALY相关的异染色质核糖核蛋白(hnRNP)相互作用,调节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第5外显子的剪接,从DNMT3B-S转变为DNMT3B-L。DNMT3B-L的上调进一步导致DUSP2启动子的甲基化,抑制了DUSP2的表达,从而增强了前列腺癌的放射抗性。

电离辐射通过引起基因组DNA损伤,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放疗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辐射耐药性的问题,约30-50%的患者会在治疗后复发。目前,对于辐射耐药的分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选择性剪接(AS)是一种增加蛋白质多样性的转录后调控过程,超过95%的人类基因会发生AS事件。异常的选择性剪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并且与肿瘤进展和治疗耐药息息相关。

为了研究PTBP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siRNA和慢病毒转染技术建立了PTBP1敲低(KD)和过表达(OE)模型。实验结果表明,PTBP1敲低显著抑制了细胞活力,而过表达则相反。克隆形成实验也证实了PTBP1的促增殖作用。此外,PTBP1在调控细胞周期S期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PTBP1参与DNA损伤修复是放射治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将PTBP1敲除或过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的辐射,结果显示,PTBP1敲除显著降低了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而过表达则增强了辐射耐药性。进一步的彗星实验表明,PTBP1敲除后细胞的DNA损伤更为显著,而过表达则相反。

为了探讨PTBP1通过DNMT3B-L如何调控DUSP2,研究人员首先评估了DUSP2启动子的CpG甲基化状态。实验表明,DNMT3B-L KD减少了甲基化引物产生的PCR产物,增加了非甲基化引物的PCR产物。DUSP2的表达通过DNA甲基化进行调控。挽救实验结果显示,DUSP2 siRNAs恢复了PTBP1或DNMT3B-L KD细胞的辐射耐药,DUSP2 KD减少了IR引起的DNA损伤。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通过系统性分析,识别出PTBP1为前列腺癌中的关键致癌蛋白。PTBP1通过与RALY的相互作用,驱动DNMT3B的致癌剪接,产生DNMT3B-L,进而诱导DUSP2启动子的甲基化,从而增强了放疗耐药性。这项研究为前列腺癌放疗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指出PTBP1是逆转放疗耐药的潜在治疗靶点。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